这真是个让人沮丧的话题,我们每个人,为什么非得要工作到60岁呢?
没有多少人会像超人李嘉诚一样,终生都对工作充满激情,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都如此普通,普通得对长达40年的工作时间而深怀恐惧。如果到60岁才退休,那意味着从大学毕业到发白齿落,一生中最美好,最有价值的金色时光,都卖给了那个漫长、乏味、没有自由的工作。
为了糊口、为了过优渥的生活,为了被他人需要和认可,我们一生的辛劳其实只为了满足这点欲望。在这个层面,不管是白领,中产,还是富人之间都失去了原有的差异,即使是贵如总统,一年的自在时光也就夏日休假那几天。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不是工作侵蚀了生活,而是已经替代了生活。
想想真是绝望,如果一生都活得像只工蚁,不知道这样的人生还有何意义。生而为人,原本是天大的幸运,但若连生活都不能自由主宰,连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不能放手去做,连休闲时光也不能任意挥霍,那真是对这幸运的糟蹋和浪费。
退休吧,不需要用一生,不需要等人老齿脱,就让我们四十而休。
在百度搜索“提前退休”和“40岁退休”,有上百万条的消息,可是现实生活中,“四十而休”的概念,仿佛就像地球附近的某颗卫星,美好得很模糊,想起来很虚幻,没有多少人有把握提早对工作说不,潇洒轻松得就像去看场电影。
是的,这并不容易。要有足够的财务储备,确保退休后能继续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要有离场的决心,相信你并没有自己想像的那么重要,清楚在这个庞大得让人恐惧的社会里,我们只是一颗微小的零件,世界不会因为某个人的离场而崩溃;更要知道,人生不能假设,没有返程,在黄金的年华退休,是一生只此一次的机会。
幸运的是,我们处在一个新的经济时代。今天的退休已不再像前辈人那样,需要熬满40年后,靠微薄的退休金消磨老年时光,谈论米价和子孙,这个时代,财富的积累速度远超前人,社会的保障愈加完善,多元的理财和投资方式亦可确保退休后的持续收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四十而休。
这不是梦想,而是我们的终极理想。
快钱时代的新一代
物价上涨、股市起落、房价飞飚,没有哪代人比今天这代人更焦虑自己的财富状况,身边每个人都在谈论创业、基金和股票,每个人都在焦虑为什么自己没有发财,焦虑为什么自己发财的速度那么缓慢。
在商界,这种焦虑催生了新的圈子文化,如果一个人在而立之年还没能成为某个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那么他到40岁都未必能够成功。35岁的时候成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40岁的时候将自己的公司转手获利,就此引退,在某个小岛的沙滩上享受人生,这就是新一代人的奋斗目标。
在正当年时放弃蒸蒸日上的工作,若是在以前,肯定会被视为一种鲁莽而愚蠢的选择,如今则越来越受到推崇。即使是西方世界中最勤奋工作的美国人,如今的退休年龄也比50年前提早了5年,并且还将继续提前,而根据美国劳动局所作的一项调查,有将近30%的大学生说他们希望在40岁时退休。而在更懒散,福利待遇更好的西欧,不工作的适龄人数更多,美国愤青摩尔拍过一个纪录片Sicko,讲述西欧福利制度的,故事里有个情节就是,一个其实健全的人,还可以轻松搞定政府资助去海边休假一个月。这种“大白天喝着啤酒,无所事事”的生活态度,其实正是对快钱时代的一种反叛。
钱挣得越多越快,代价就是真实生活越来越不安。世界经济一体,科技越来越发达,资讯铺天盖地,我们知道的事情越来越多,与此时,需要来保证安全感的物质也越来越多,房子、汽车、信用卡账单、手包、衣服,欲望铺天盖地,焦虑无时无刻,在38岁就选择退休的某公司销售总监林刚说:“当我在一笔一笔地谈生意,不停地占有财富的时候,我自己的生活也被完全占有了,当时我就知道生活不该是这样的。现在,我不再占有,也不被占有,我终于可以控制自己生活的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