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际关系
|
发表时间:2008/10/16 浏览 1695 次 |
世界上最难处理的就是人际关系,最不可靠的也是人际关系。
首先,任何人的关系圈都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无限扩张。因为关系必须建立在“熟悉”即面对面交往的基础上,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阅历都有限,不可能认识无限多的熟人。研究表明,关系网的平均规模大约在200—300人左右;可以取250人近似值,极限则是1000人左右。
其次,关系的作用是会互相抵消的。关系圈是一个个彼此封闭的圈子,你在此圈子中得到的好处,必然在彼圈子中被别人抵消。由于关系圈的有限性,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的才能和能力发挥的“无限性”。
即使在以关系为主的社会里,才能和品德也是冲破一切关系、获得更自由广阔空间的最好通行证。随着资源要素市场化程度和社会法治化程度的提高(这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才能和品德将会愈显其光辉。若干年后,那些凭关系和不凭关系的人,势必会有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所看到的事实是:好男儿志在千里,靠的总是自己,而非关系。
古人言“靠山山倒,靠树树倒,凡事靠自己最好”。即使在现代社会,以权钱为纽带的关系本质上也是一种内耗。
任何关系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非常强的不稳定性。特别是权钱关系,其不稳定性更强。现代关系社会的亲疏,早已脱离了血缘亲疏,而是由交往频度、利益关联的深度、双方的默契度来决定。假设委托不够亲的人办事,担心动力不够,那就需要加倍送礼,这是关系社会的基本规则。为了维持关系,当事人必须不断地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以防更强势人物随时乘虚而入,把你从别人的关系核心挤到边缘;或者,由于“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一旦官员易位,新官上任,你又必须和新官建立新的关系,才能维持住现有的地位和利益。总之,在关系社会中,每个人都是身不由己的。就像结一个蜘蛛网,你网住了虫子,却也把自己一辈子围在了网中央,最不能挣脱的其实就是你自己。
在关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不仅指财富、地位、能力的不平等,更重要的是人格上的不平等,你的自由、尊严都随时面临挑战。在传统价值观中,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提携、栽培、教育,被认为是一种“恩情”。恩情之大,有如再生父母,终生报答不完。进入这种关系后,有可能成为一生都难以摆脱的包袱,一旦有人试图挣脱,随时有可能背上“忘恩负义”之类的道德指责。所以,像清代朱锡绶这样的智者会在《幽梦续影》中告诫人们:贫贱时少一攀援,他日少一掣肘;患难时少一请乞,他日少一疚心。
老子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与其患得患失于琢磨人际关系,不如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在专业、事业上多下工夫。
既然已经知道人际关系的不稳定性,那么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就变成了创业路途上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