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职的时候您一定要提高警惕,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少求职陷阱都是比较容易识破的。”8日下午,“求职陷阱热线”吸引了不少在求职过程中受骗上当的读者,而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劳动监察总队、南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消费者保护局及西湖分局的相关领导在接听热线答疑的同时,也为广大求职者支招,破解“求职陷阱”。
各种求职陷阱为您一一剖析
●陷阱一:招聘公司与职介所是一家
特征:应聘者来到职介所,职介所的工作人员会尽量游说求职者注意他所介绍的工作,并以高薪等条件引诱求职者答应面试。
对策:遇到这种情况应聘者首先应要求对方出具公司的相关证照,同时理性看待“优厚”的薪酬。正规的招聘决不可能如此随意地通过面试。其实,招聘方就是职介所的一员,他们利用的是应聘者急切的心情和渴望得到高报酬的心态。
●陷阱二:虚假信息让应聘者防不胜防
特征:这类陷阱一般都是利用轻松的工作和优厚的待遇来引诱应聘者,当应聘者为这些心动的时候,其他的收费项目就随之而来。不少应聘者都会很痛快地当场掏钱以便获得这份“高薪工作”。但等上班后,应聘者就会发现,也许在招工信息上写的是文员,但实际上却是每天要去散发传单之类的“杂活”。
对策:应聘者可以通过了解对方公司的实力和工作性质来判断该信息的真实性,千万不能被“高薪”所蒙蔽。天上并不会真的掉下馅饼,也不会有白吃的午餐。
●陷阱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特征:一天完成40家公司的市场调查;一个月用珍珠穿成几条领带......,这中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是很多不良公司的惯用伎俩。
对策: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欺诈性,应聘者过了一段时间才会发现上当受骗。所以,应聘者在接受工作之前一定要擦亮眼睛。
●陷阱四:软硬兼施骗完开溜
特征:一些不良公司会在某大厦租用一间办公室,然后引诱应聘者尤其是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前去应聘。
对策:应聘者万一碰到被骗子威胁恐吓的情况首先要想办法脱身,然后再拨打110报警。
●陷阱五:巧立名目乱收费
特征:这类公司的收费项目大多是变相的押金,一般都是以培训费、工本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收取。具有迷惑性,而且很少会开收据。
对策:只要是在用工过程中,以这些名义进行的收费行为都是违反劳动法规的。应聘者完全可以不交并向劳动部门投诉。
●陷阱六:跨省招工行骗
特征:还有一些不良公司往往利用职介所刊登一些跨省招工的信息。因为是跨省招工,一方面应聘者无法核实所谓的外省公司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对其进行调查也有很大的难度,骗子得手后可轻易逃脱。
对策:按照劳动法规,跨省招生必须出具本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力市场主管部门的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