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溪新闻网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健全并落实最低工资制度,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
对此,记者进行了随机采访,并走访有关部门,感受社会各界对这几年收入快速增长的喜悦之情。
收入不断增加
从今年1月起,我市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又一次提高。据了解,我市从199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月最低工资标准政策,当时红塔区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60元,其他县区的则是135元,经过1996年,1999年,2002年,2004年,2006,2008年几次提高,月最低工资标准一路攀升。如今,红塔区的月最低工资标准达到了610元,其他县区也提至5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我市从2004年10月1日开始执行,当时的标准为红塔区3.8元/小时,其他县区3.3元/小时,经过2006年,2008年两次提高,现在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红塔区达到了6元/小时,其他县区5元/小时。
此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大,工价提高,使农民工资性收入显著增加。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891元,比2006年增加90元,增长11.2%。
据玉溪市统计局对全市500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显示,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93.24元,比上年增加1667.28元,增长1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9%;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达到4008元,比上年增加474元,增长13.4%。因价格上涨带动农民收入增加388元。
切实感受到了变化
去年7月,来自新平县、20岁的小朱在玉溪某幼儿园找到了一份工作,当时工资480元,今年1月,她发现拿到手的工资涨到了610元。她说,在玉溪工作,最主要的支出便是吃住。她在瓦窑租了一间屋子,每个月的房租就是100元,如果只有480元的工资,除去房租,包括伙食费在内,她每个月就只能有380元的开支。如今,工资涨到了610元,除去房租和伙食,她每个月还能存下一点钱。“存下的钱虽然不多,但比起以前,我已经挺高兴了。”小朱笑着说。
小陈是昭通人,到玉溪打工多年,主要做一些房屋装修的活。“以前一天的工价才三四十,现在涨了很多,七八十块钱一天是比较平常的了,好的时候甚至还能拿到100左右。”小陈说着,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虽然小陈并不是每天都能有活做,但活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拿到一千七八。
五十多岁的老李种了八分的大豆,今年卖豆子便挣了近600元钱。他说:“现在不用交农业税了,地里种下的都是自己的,油菜还能拿到补贴,现在干农活越来越有精神了。”
最低工资制度让劳动者生活更有保障
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工资处处长王永明介绍,最低工资制度对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有限定,而最低工资标准是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指标等实际情况,运用公式计算出来的,与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相适应,能使劳动者的生活得到保障。更为重要的是,如果用人单位的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没有达到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可以到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查实后劳动监察部门将会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查处,这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王永明认为,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劳动者的收入,保障了劳动者的生活,能使劳动者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作用。
希望收入能再增加
2007年,物价上涨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在物价涨得厉害,希望收入能再增加一些。”市民张小姐说。张小姐表示,现在肉价、菜价、油价等等都涨了,每天的饮食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不会因为物价涨了就改掉,要维持以前的生活水平就特别希望收入的增加幅度能超过物价的上涨幅度。
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小王说:“我和女朋友差不多准备结婚了,可房子还没踪影呢。我们都在存钱,可买半套房子的钱都还不够,所以特别希望收入再增加点。”
“孩子读书虽然不要钱,可家里支出还是多。现在我老公在工厂打工,我农闲的时候就去帮人做家务,多赚一点是一点,钱嘛,自然是存得越多越好。”红塔区春和镇的李大嫂说。 |